

詳細介紹
產品研究背景
真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,致病性真菌約有400多種。隨著器官移植的大量開展及免疫抑制劑、腫瘤患者化療藥物、糖皮質類固醇激素的廣泛使用,真菌發(fā)病率和死亡率呈現(xiàn)逐年增加的趨勢,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日趨嚴重。
由于臨床對很多真菌感染的微生物特性了解較少,加之真菌感染的臨床表現(xiàn)多種多樣,通常會出現(xiàn)誤診、漏診,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。這就需要確實有效快速的早期診斷方法。
臨床上最常使用的真菌檢測方法為KOH濕片法,主要是將組織樣本溶解于KOH溶液中后在顯微鏡下觀察,本方法雖簡單便捷,成本低廉,但是非常依賴于檢測人員的經驗和技術水平,且組織樣本中的雜質經常會影響觀察結果,主觀性較強,漏檢率高
檢測原理
真菌細胞壁上含有較多的幾丁質及纖維素等β-多糖類物質,可與本染色液中的熒光素結合形成復合物,在熒光顯微鏡下可看到特定激發(fā)光下產生的熒光。
使用方法
取片涂樣 滴加熒光染色液加蓋玻片后,熒光顯微鏡觀察 簡便快速
簡便快速,只需 2 分鐘,即可準確判讀結果!
適用范圍


產品優(yōu)勢
與傳統(tǒng)方法優(yōu)劣勢對比:
檢測方法 | 可操作性 | 檢測周期 | 檢測成本 | 靈敏度性 | 漏診率 | 適用范圍 |
真菌染色液(熒光法) | 簡單 | 短 | 低 | 高 | 低 | 大 |
熒光兩步法 | 一般 | 一般 | 一般 | 一般 | 一般 | 大 |
KOH 濕片法 | 簡單 | 短 | 低 | 低 | 高 | 小 |
血清學方法 | 一般 | 一般 | 高 | 高 | 一般 | 一般 |
分子生物學法 | 復雜 | 一般 | 高 | 高 | 低 | 大 |
高靈敏度:樣本中的菌絲、孢子被熒光染色,易于尋找和識別。
對于含真菌量少的樣本,仍然可以在熒光顯微鏡下發(fā)現(xiàn)真菌。
高特異性:直接鏡檢法,由于視野較為混亂,難以分辨散在的菌
絲和孢子,而真菌熒光染色液只對真菌著染,特異性高。
高檢出率:經染色后的真菌,易于被發(fā)現(xiàn),大幅度降低漏檢率。
可操作性強:可大大降低檢測對操作人員經驗和技術的依賴性。
產品效果
糠秕孢子菌(×400)
陰虱蟲卵(×400)